“九子夺嫡”这段历史广为人知,也常常被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,整个事件充分反映出中国封建会社时期权力斗争之残酷,勾心斗角、冷酷无情,为了获取最高统治权,完全置亲情于不顾。然而本文主角却是这场事件的“另类”人物,他重情重义为人耿直,本无心参与政治斗争,之所以涉足“九子夺嫡”完全是出于情感上的本性使然,此人便是(康熙帝)清康熙圣祖仁皇帝之三皇子——诚隐郡王爱新觉罗?胤祉。
爱新觉罗?胤祉(后因雍正皇帝即位,为避讳而更名为爱新觉罗?允祉,本文以未更名为准,其兄弟名同用未更名)生母是荣妃马佳氏。荣妃应该是康熙比较宠爱的一名妃子,也是生育最多的妃子,其中康熙前十位皇子有五位都是马佳氏所生,其地位可见一斑,只可惜活至成年的只有一女一子,胤祉就是其唯一成年的儿子同时也是她最小的孩子,经历了多重丧子之痛后的荣妃看透宫禁事变,在后宫中过着平逸的生活。
也许胤祉受到其母亲的影响,对政治似乎并不热衷,但是胤祉在文学和书法,以及骑射方面都极为出色,在众皇子中绝对算得上是佼佼者,其主持编纂的两部大书《律历渊源》和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影响深远,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宝库和百科全书,清史大咖阎崇年先生曾评价: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。然而就这样一位无心争夺皇储,置身研究科学学问的皇子,为何一生几次受到皇帝处罚,最终落了个囚禁而终的下场呢?除封建专制社会政治斗争这一客观原因外,笔者认为,也和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和方严刚峻的性格有很大关系。
1、放松自我约束酿成大错
康熙三十七年,康熙皇帝第一次分封皇子,这一年胤祉被晋封为诚郡王,同时被晋封为王爷的皇子只有大阿哥胤禔为直郡王(皇四子胤禛,五子允祺,七子允祐,八子胤禩仅封贝勒),由此可见此时康熙皇帝对于自己三儿子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。然而翌年九月,他因在敏妃丧百日内剃头,受到康熙皇帝的责罚,被降爵为贝勒,王府里自长史以下都被不同程度的惩处(这里简单说一下,这位敏妃就是十三阿哥怡亲王胤祥的生母)。
大清王朝有明确规定,皇家丧礼大臣百姓百日内不可以剃头,剃头就是犯罪。虽然敏妃生前没有得到康熙皇帝的册封,但去世仅七日便追封为贵妃(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卒,闰七月初二被追封为敏妃),可见敏妃在康熙皇帝的心里是有一席之位的,你胤祉居然百日内公然剃头,显然是大不敬,因而遭到处罚。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,胤祉为人行事很不谨慎,自我约束比较放松,对一些“小来小去”的错误行为很不在乎而酿成大祸。
2、晋封亲王到达人生顶峰
虽被降爵处罚,但是胤祉并没有就此消沉,他本就对政治不感兴趣,对皇储之争也不大热心。他有他喜欢的事情,那就是文学、书法和科学,在这段时间他组织自己的那些布衣门客们(如陈梦雷、杨文言、周昌言等)编纂书籍,那部较有影响的百科全书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就在这段时间完成(成书于康熙四十五年),在这其间,康熙皇帝知道他这个三儿子在科学知识方面较有造诣,于康熙四十三年命胤祉勘察皇宫三门的底柱,胤祉很好的完成了任务,而这部著作也着实让喜爱科学的康熙皇帝为之大赞。
自康熙四十六年之后,康熙皇帝每年都会到胤祉府邸举行家宴成为惯例,这对于胤祉来说是极大的荣恩,侧面也反映出康熙皇帝对三儿子的喜爱。康熙四十八年,康熙皇帝第二次分封皇子,胤祉被晋封为诚亲王,这次晋封除了复立太子有功(下文详述此事件)外,其文学、科学成就绝对是主要因素。
其后,康熙皇帝又任命胤祉率领庶吉士何国宗等人编修律吕、算法等书籍。谕曰:“古历规模甚好,但其数目岁久不合。今修历书,规模宜存古,数目宜准今。”(《清史稿-列传七-诸王六》)。康熙五十三年成书并进献康熙皇帝,康熙帝命他将律吕、历法、算法三者合为一书,亲自命名为《律历渊源》。至此可以说胤祉其个人的人生成就达到顶峰,文学以及科学方面的造诣绝对在众兄弟之中首屈一指。